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十三章金蝉八方寨壳 (第3/3页)
。其实他是受了些内伤,但伤还不累及行动…” “嘭”一声,皇上拍案而起,怒喝:“来人呀!把王御医押入天牢,听侯发落。立即派人出京将匪首顾天次捉拿归案。禁卫军即刻到公主府将谈纪、赵潜等人押进宫来。” 王御医一见皇上脸色铁青,知是天子动了雷霆之怒,哪还敢告饶,被殿前侍卫拖出去。立刻有人传令下去,分兵赶往公主府与城外。 皇上怒视着跪在殿下的一干人等,怒涛汹涌,颤着手指指着赵潜、谈纪道:“你们二人,一个是朕的手足兄弟,一个是朕的大将军,竟然合起伙来欺骗于朕!彼天次倒底有什么好?你们不惜为他搭上身家性命,不惜冒天下大不韪!你们…你们难道不怕被殊九族吗?” 赵潜面不改色,道:“皇兄,非是臣弟吃里爬外。臣弟如此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着想。” “哼!大宋的江山!”皇上怒道:“你又要说,八方寨如何如何厉害,顾天次如何如何重要。我大宋建朝至今数十年,难道怕一个小小的八方寨为祸作乱?你在他们中间过了十几年,倒把他们瞧得比朕还重了?顾天次目无王法,无视朝廷,他就算要归顺朝廷,早晚还是要反的。” “皇兄…”赵潜又欲辩驳,皇上却摆手阻止他,怒视着谈寂,道:“谈纪,你本是重礼重规之人,难道为了一个朝廷反叛,把自己一世英名也付诸东流?为了救他,你把一家人的性命都葬送了,还平白搭上自己女儿的清誉,你究竟为了什么?” “圣上,臣悔对圣上,有负皇恩。”谈纪羞愧难言。 “王丞相,你呢?”皇上又面对王丞相,斥问:“你与顾天次无亲无故,为何也如此维护于他?” “皇上,顾天次文成武就,是不可多得的奇才。臣有意为朝廷收拢人才,顾天次不可杀!”王丞相直言进谏。 “事到如今你还执迷不悟!”皇上怒道:“他若是有担当之人,就不会眼看你们为他触犯天条而不顾!这种损人利己之徒,留在朝廷早晚也会祸国殃民。” “皇兄对大哥成见太深了。”赵潜忍不住道:“大哥今日行事也是迫于无奈…” “依你说,是朕逼他如此做的了?”皇上怒喝:“你还是赵氏子孙吗?竟一心维护叛贼!不要以为你是朕的皇弟,朕就可网开一面。‘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!’朕一样也可杀了你。” “皇兄所言极是。”赵潜冷冷道:“自古皇家亲情薄如纸。我当年本就是该死之人,苟延残喘了这些年,早非昔日皇兄眼中的赵怀了。” “你…好大胆!”皇上震怒,拍案而起,喝到:“今日之事,都因你一手造成,你不知悔改,居然出言顶撞,朕先治你个大不敬之罪!来人呀!” “皇上不可!”王丞相忙道:“所谓刑不上大夫。十一王爷贵为皇胄…” “今日你们谁也脱不了干系,一律治罪。你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,还是先想想自己吧!”皇上怒诧。 赵潜嘴角噙着一丝冷笑,古来帝王家,既无慈父,也无孝子,就连兄弟手足也是争斗多于亲情,他生在皇宫里,是老天对他的惩罚而非恩遇。 皇上正要将诸人问罪,忽听殿前卫军回禀:“启禀万岁,边疆八百里急报!” 皇上一怔。赵潜却会心地笑了,还好赶得及时。 一个风尘仆仆的官差跪在殿前,呈上一本凑章。皇上打开来一看,脸色立变,喝问:“辽兵有多少犯境?” “十余万人,分三路攻打朔州。范大人派小人火速上京禀报。”那官差仍不些气喘吁吁。 皇上惊异道:“近年来,辽兵久已不犯朔州,此次为何来势汹汹?” “皇兄实不知,”赵潜淡淡地道:“非是辽兵未进犯,而是近年来辽兵屡犯而被八方寨全力打退罢了。此次,顾天次被困京城,八方面寨人心焕散,辽兵才有机可乘。” 皇上惊怒难言,急召文武百官共商对策。自卢承恩被罢官问罪之后,朝百官向以王丞相为首。如今王丞相获罪,众大臣一时无人能支撑大局。商量未果,接着又有卫军回禀,边疆送来第二道八百里加急,说辽兵已攻打朔州城。 皇上又惊又怒,又见朝中无一人想出良策来,只好将王丞相等人召上殿来。 谈纪自动请缨,带兵前去支援,并请求驻兵雁门关,以阻止了辽兵日后的侵犯。 赵潜劝皇上道:“远水难解近火。请皇兄即刻下诏,封顾天次为平远大将军,先安抚八方寨人等。暂借以八方寨之力,退了辽兵此番攻势。若皇兄还担心八方寨谋反,臣弟愿永驻八方寨,为朝廷监督顾天次。” 皇上心知除顾天次已非一朝之功,赵潜如此说,只是不想留在京城。但他毕竟是赵氏子孙,有他在八方寨,自己也暂且放心了,于是准二人呈凑,命他们二人即刻起程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