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(第1/4页)
第二章 “棋姑娘?”笑眯眯的书坊小厮轻轻唤。 … 无语。 “棋姑娘?”又在打瞌睡吗? 依然无语。 “棋姑娘?”抬头望望天,今日好不容易总算那颗太阳显了尊容,天气是暖和的,但不到中午啊,怎么又在打瞌睡呢?“棋姑娘…”他小小声地拉长了细音“三公子来啦!” “啊?呃…”半眯的杏眼马上瞪得滴溜溜的圆“哪里?哪里…”有什么地方可以躲一躲? “棋姑娘,醒啦?”笑眯眯的小厮手脚利索地奉上一杯热茶“其他三位账房先生到啦!”他面不改色地改口。 “三、三位账房先生?”她轻嘘一口气,复又懒洋洋地趴到柜台上,杏眸又渐渐眯起来。 “棋姑娘?”笑眯眯的小厮有点笑不出来了。 “好了,我这就去。”有气无力地拍拍小厮的肩,她又站直了身子,伸手捞过热茶,仰头灌了下去,将杯子塞给笑眯眯的小厮后,举步走往书坊内的账房。临进门,她回头笑眯眯地道:“小三,如果下次你胆敢再骗我,我扣你一个月的工钱!” “啊,啊?棋姑娘,不要啦!”笑眯眯的小三再也笑不出来“我要存老婆本哩!” “那就少用三公子来吓我!”咬牙哼一哼,扭过头气昂昂地走进聚满了人的小账房。 “棋姑娘。”一样的,五位账房先生笑眯眯地唤她。 “各位先生好。”她也笑眯眯地躬一躬身“阿棋耽误大家的时间了,对不住。” “哪里的话。”账房先生们笑眯眯地一起摇摇头。 “赵先生,齐先生,刘先生,张先生,王先生,各位坐呀!”她笑眯眯地一一点名。 “棋姑娘也坐。”此地书坊的账房王先生负起地主之谊,笑眯眯地请各位入座。 围着红通通的炉火,老少六人挤坐一圈,捧着热乎乎的香茗,个个俱是一脸的笑眯眯。 没办法,尉迟书坊的坊规之一便是以笑待人,给上门的顾客以亲切的笑容,加上细致周到的服务,容易招揽生意嘛。 “棋姑娘,《昌黎先生集》昨日已全部临摹雕成刻板,就等印制成册,您看如何印制?”年已花甲的王先生告诉在座诸人一个好消息。 “啊,这么快?!” “效果如何?” “可有韩愈文骨?” 众人一下子喜笑颜开,开始七嘴八舌。 一年!尉迟书坊用了一年的时间,终将完成一项经营大计! 去年年末,尉迟闻儒从一位棋友手中购得一本唐时手抄本,乃唐大家韩愈的《韩文公文集》,其中不仅录有大部分诗文,更有不为人知的数十首仿古诗体,诗中处处显露出一代文宗的峥嵘本色,而最最珍贵的是此文集乃韩愈亲手所书! 为此,尉迟书坊众人兴奋了许久,最终决定邀请书法高手一字一字地按文临摹,再刻成雕板,准备印制成书,以期在书市中占挤一席之地。 此次聚会,众人便专为此事而来。 “王先生,您亲自看过摹本了,可与韩公亲书风骨一致?”阿棋直问重点。 “我仔细审视过,与韩公书法相较,不论字形字势,或是文中风骨,简直一般无二,世之少见!”王先生抑制不住一脸的激动。 “那就好!”众位先生也忍不住拍手庆贺。 “那,咱们首印多少本?”王先生请诸人拿主意。 费了无数心血,当然是为盈利。 现今国泰民安,社会风气渐以读书之人为主导,读者众,需求量自然也多,因此导致印书、书籍买卖生意兴隆,大小书肆挤满了城镇。同行竞争激烈,小小的尉迟书坊原本以书籍买卖为营生,但势小力单,已渐渐有被其他不仅买卖书籍、更拥有印刷坊的书坊击倒之势,若想在书市占有一席之地,只有往印刷方向发展。但苦于没有财力,一直到现在仍在书籍买卖上苦苦支撑。好不容易寻得了一发展契机,自然要紧紧抓住。 “依我看,咱们先印他一万册!”年轻气盛的齐先生握握拳“不鸣则已,一鸣便要惊人!” “对,一鸣便要惊人!”张先生也拍手。 “但若卖不出去,岂不亏本?”赵先生摇头。 “要不先印一百册试一试?”王先生综合众人意见,小心提议。 “咱们还是听棋姑娘讲一讲。”刘先生是五位账房先生中最年长的一位,也算是五人的头头。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尉迟书坊工作,堪称为书坊中的元老。几年前书坊到尉迟闻儒手中,也全靠他全权打理。不然依尉迟闻儒溺于围棋、不懂经商,五间小书坊早支撑不下去了。 “对,还是请棋姑娘拿个主意。”众人纷纷点头,眼中全是热切的期盼以及赞许。 阿棋虽不精于围棋,但在经商上却有着不小的天分,几年来尉迟闻儒对书坊不闻不问,书坊的经营渐渐由她主掌,加上刘先生等人的细心调教,年纪虽少,倒也可称为经营高手了。 “那我说几句,请几位先生给提提建议。”阿棋笑眯眯地轻啜一口香茗,慢慢讲出心中思量已久的计划“咱们此次印刷,仍平生第一次,就如齐先生所言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!既然花费了无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