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章 (第3/4页)
人所津津乐道的,有时父皇对大臣们太过严苛,皇后都会挺身说情,还因此救了不少大臣的命,甚至当年皇后病重,为担心父皇降罪于太医,便坚持不肯服葯,还要父皇答应别怪责任何一个人。 “除了皇后外,朕这些日子最常想起的便是宜妃,每回瞧见你,就仿佛瞧见了她,她的刚烈、她的委屈、她的郁郁寡欢…”他又叹口气。“朕怎么忍心让你步上你母亲的后尘…有她一个人恨朕就够了,不需要再加上你。” 他轻抚女儿的发。“瞧这头发绞成这样,都丑了。”他的表情有丝不满。 她微微一笑。“能长的。” 他也浅笑回应。“你与你娘一个样儿,做起事来都这样决绝,不过这样也好,没你这样做,朕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处里你与索冀礼和瞿溟的事。” 她含笑说:“儿臣就是不想父皇让为难,才想出这个法子。” 若是因瞿溟的关系而让父皇废了她与索冀礼的婚姻,不只索冀礼不服,恐怕连朝野上下都要议论纷纷,令父皇难做人,瞿溟也脱不了罪。 所以,她只得心一横,想出这个法子,也算一劳永逸,外面的人只当是她与索冀礼不和,所以出家为尼,这样也不致累及瞿溟。 至于那些心存怀疑的人,就让他们怀疑吧!那些风言风语她从不在意,只要不让父皇为难,不连累瞿溟,她什么都不在乎。 “你这法子好归好,可事先也该通知父皇一声,让父皇有个心理准备。”他颇有微词,当初听到太监匆忙来报,说公主绞了发,他震惊的一口气差点就喘不过来。 幸亏他脑子转得快,顺水推舟地下了旨,否则这事还真难办啊! “那时,骑虎难下,怎么会有时间告知父皇?”她幽然地叹口气。“儿臣当时与父亲才谈过话,心乱如麻、忐忑不安,心底已做了最坏的打算,这法子是临时想出来的,是险招,只盼父亲能瞧在儿臣的面上,别降罪瞿溟,再怎么说,他都是因为儿臣才惹祸上身的。” 当时朝中已有声狼表示她与将军不睦是起因于瞿溟,还说瞿溟蛊惑她,罪大恶极,该打入大牢受审,她听得是胆战心惊、冷汗直流,怕自己再慢一步,便救不了他。 她与索冀礼会走到这一步,与瞿溟根本无关,她是无论如何都要保他周全的。 “这些都过去了,你过得好,父皇便安心了。”他靠着坐垫闭起双眼,身体有些撑不住。 凤翎紧握父皇的手,控制着不让自己落泪。“儿臣来见父皇是盼能为父皇分个忧。” 他马上睁开眼。“什么意思?” “这是儿臣在庵里想到的,若到时真起变数,这法子起码能保太子一命。”她蹙着眉,压低声音。 “说。”他的语气急促。 她低声说出自己的想法,皇上拢着眉细听着,最后轻叹口气。 “也只能这样做了,希望这法子没有用上的一天…”他疲乏地揉着眉心。 “父皇安歇吧!”她紧锁着眉头,一颗心直揪着。 “不用担心朕。”他拍拍她的手安抚道:“朕还顶得住,叫瞿溟进来吧!没听见他亲口答应会好好照顾你,朕是没法安心的。” 凤翎顺从地点了头,往殿外走去,皇上倦乏地闭上眼。 瞿溟见她出来,马上上前,她奔入他的怀中,心慌地道:“父皇…怕是撑不了多久了…”她流下泪,双手紧攀着他。 他拥紧她,不知道要说什么安慰的话,浓眉拢聚,内心也是感到一阵惆怅。 “父皇要见你。”她低语着,伸手拭去泪水,不想让父皇瞧见。 他温柔地抹去她的泪痕。“我这就去。” 她颔首,试着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。 两人一起走进殿内,皇上听见脚步声而撑开眼,疲惫地唤道:“瞿溟。”见他要行礼,他马上道:“免了这些吧!”他摆摆手。 在瞧见皇上苍老无力的模样,瞿溟的眉心不由得紧紧纠结起来,比起两个月前,皇上的精神又更差了。 皇上微扬嘴角。“朕真是累了。”他长叹一声。“瞿溟,朕的宝贝女儿就交给你了,可不许你让她受半点委屈。” “皇上请放心,公主不会受到任何委屈的。”瞿溟肯定地给予保证。 皇上笑了。“朕知道自个儿的女儿,也知道你,你是不可能会让她受委屈的,就怕你宠坏了她。” “父皇。”凤翎晕红了脸嗔道。 他呵呵笑着。“不过你放心,朕这个女儿是人敬她三分,她敬人五分。” 瞿溟扬起淡笑。“属下知道。”他低头望着她,眼神温柔似水。 凤翎的脸蛋更是嫣红一片。 皇上看着他俩,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放下,随即疲弱地闭上眼,能做的他都做了,其他的…便看子孙们的造化了。 *** 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,忧危积心,日勤不怠,务有益于民。奈起自寒微,无古人之博知,好喜恶恶,不及远矣。今得万物自然之理,其奚哀念之有! 皇太孙允孝友,天下归心,宜登大位。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正,以安吾民。丧祭仪物,毋用金玉。孝陵山川因其故,毋改作。 天下臣民,哭临三日,皆释服,毋妨嫁娶。诸王临国中,毋至京师。诸不再令中者,推此令从事。 洪武三十一年润五月,七十一岁的明太祖崩于西宫。 朱允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继位,改元建文,诏举人才,革冗员、行宽政。 而后在八月用齐泰、黄子澄建议,废削了周王;第二年四月,又一连废削了四个藩王,并下诏责让燕、逮王府官僚。 “唉…”凤翎叹口气。 “怎么了?”瞿溟忧心的询问。 凤翎摇摇头。“没什么,只是想到皇上如此急切的削藩,并非明智之举。” 瞿溟颔首,当今皇上这样做是太过激进了些,才一年间,便削去了这么多藩王,恐怕已引起其他藩王的戒心及不满。 按照明制,皇子封为亲王都授予金册金宝,年食禄米万石,护卫少者三千人,多者有至一万九千人,但像北边防御蒙古的几个藩王,所统兵士都超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