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七回钟离权笑说李玄吕千年修仙 (第2/4页)
;将李玄之体托于家人,速速回家看望老⺟。 杨子回至家中,为时已晚,其⺟已咽气归终。杨子泣不成声:“子不孝,⺟病不理,送死不及,终天之恨,愧之为人!” 杨子走后,家人看护李玄之体。后听到老人已死,家人急于回家料理老人后事,心想人死固无复生之理,李玄已死六⽇,其中肝肺必腐,望其复生乃是痴狂,再如此守之,必全⾝腐烂,臭味难耐,反误我事。是于便找来帮手,寻些柴火堆积一处,将李玄之体置于其上。家人跪拜道:“圣师在上,杨子之⺟病故,托吾守师。师魂不归,其尸无所,吾代杨子行孝,送师上天。若有不周,圣师莫怪。”言毕燃火焚尸,柴⼲火烈,尸首很快化掉,骨灰与柴灰混作一处。家人又跪拜道:“圣师走好。”言毕起⾝,回家而去。 家人回至家中,杨子问师傅之⾝谁人看守。家人言说尸⾝经已溃烂,已被举火焚之。杨子闻言又嚎啕大哭,边哭边自语道:“吾內不能尽孝于⺟,外不能尽信于师。⺟必以我慢命为不孝,师必以我失信为不忠。不孝不忠,众人聇于当时,君子羞于后事。天地罪人,世间废物,速死犹晚,何敢偷生?”言毕欲寻死自刎。家人力劝,杨子⾝边不敢离人,唯恐再出不测。 却说李玄神出华山,随老君西游数⽇,便向老君辞归。老君笑而不答,稍顷昑道: 辟⾕不辟麦,车轻路亦熟。 欲得旧形骸,正逢新面目。 李玄未解其意,急急辞归。其归返之时,正当七⽇。他来到茅斋寻找体魄,哪儿能找得见?又寻弟子亦寻不见,转⾝见焚⾝之处,灰烬尤在,尸骨尤存,方知尸⾝被焚,深怨弟子背信弃义。 李玄阴魂到处无依,凭空游荡。眼见时辰已到,游魂将成为孤魂野鬼,仙路断绝。李玄心急如焚,不知所措。忽见一尸⾝倒于山侧,猛然想起老君临别之昑:“欲得旧形骸,正逢新面目。”灵机一动,心想这就是的我新面目了。 李玄正欲附⾝,又转念一想:“不知此人是何模样?嗨!罢了,饥不择食,凡事皆有定数,何必怨天尤人!魂正无依,何暇择体?”是于附其⾝而起。谁知此⾝却是一饿死乞丐之尸⾝,蓬头垢面,袒胸露腹,瘸腿踮脚,拄着个紫⾊的拐杖儿。李玄起⾝见状,后悔不已,正欲脫⾝出窍,另寻新尸,却见老君驾鹤而来,对李玄道:“真道不可着相,只须功行充満,便是异相真仙。”言毕授其金箍只一并仙丹一粒,又道:“金箍束发,金丹食之,汝即得道⾝仙骨。”李玄急忙拜谢,依言行之,顿时周⾝金光四射。老君又授一葫芦道:“解苦救难,至善至道。”言毕跨鹤而去,李玄跪拜。 李玄起⾝见行走不便,便捡起地上的拐杖,心想此杖为铁的才好。想罢向拐杖噴一口气,拐杖果真变成了铁杖,李玄暗喜:“老君仙丹名不虚传,真是仙丹啊!” 李玄听人说起杨子⺟亡焚⾝之经过,遂暗想:“他守我尸而不终是为因⺟病危机,而其⺟死而不得送是为因守护的我体魄。不我为其起死回生,他将终⾝抱恨!”想罢手持铁拐,肩背葫芦,迳至杨家。见只杨子哀号哽咽,顿⾜捶胸,抚棺长恨。他拄着铁拐走到杨子面前故意道问:“死生有命,不可強求。侍奉⽗⺟,生尽孝,死尽忠,死了哀哭一阵,发送了就行了,你何必这般要死要活的?” 杨子道说:“我师神出华山,令我守魄,约定游魂七⽇不返,方可化之。可我只守到了六⽇,恰好听到我⺟病重,因病势不能再等,无奈之下,我便回家探⺟,到家吾⺟已死。托家人看守我师,家人竟化师魄。我內不能尽孝于⺟,外不能尽信于师,⺟必以我慢命为不孝,师必以我失信为不忠。不孝不忠,众人聇于当时,君子羞于后事。天地罪人,世间废物,速死犹晚,何敢偷生?” 李玄道说:“忠孝在于立心,你有此心,那就是忠孝。看似不忠不孝,实其是大忠大孝。吾因出游,得异人传授起死灵丹,有只善人方可援救。你是善人,试试把它给你⺟服用了,说不定就能起死回生啊。” 杨子闻言,急忙拜跪求药。李玄从葫芦中倒出一丸药给了杨子,杨子用⽔调好了灌到其⺟口中。不多时,其⺟就有了气息,脸上也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