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 (第3/4页)
等。 不对,她有人可等,她不是孤单的… 那日他面完圣,顺便告个长假后,即回项府收拾行囊,前往他一直想回去的地方。 历经数十天的路途,外加在终南山里迷路了几圈,最后,他终于找著当初的杏林。 杏花开得极美。 二月春了,这里已是一片粉色,放眼望去不见半点绿丛。 项丹青迫不及待的跑进杏林,想见那群在屋前空地打滚的兽,想见那破旧不堪的木屋,想见那守候于杏林小道前的纤瘦身躯。 三年,他们分别三年了… “袁姑娘…” 项丹青兴高彩烈地冲入这片朝思暮想已久的世外之居,然而当他来到小屋前,他发现这里异常寂静。 屋前没有打滚的兽,一只也没有,而木屋外观看来也比三年前更残破许多。 他迈步前去,伸手推开木门,任著外头金光滑过他的身影,爬入屋内。 堆积在地上的尘埃细数著寂寞岁月,墙角的蛛网只捉到几片干枯的花瓣,就连蜘蛛也嫌弃,弃网迁居。 这屋里没有人,却盛满孤寂,不小心打开了它,它会溢出,在阳光下蒸发,化成无色无味的空气吸入身体里,难以抗拒。 你一定要等我,一定。 我回来了。 好,我等你… 我回来了… 然而,却再也寻不著你。 ************ 永徽二年 太极殿,这是整座皇城里最崇高,最肃穆的地方,来者必是五品以上的大宫,他们共商国事,共谱天下善政。 斯时,太极殿里气氛沉肃,殿上高座龙椅的李治一手撑颊,另一手拿著奏本摆在面前,看似在阅览奏本,底下群臣静默,就等他开金口。 “对于颉利可汗遗族的事,众卿还有他议吗?” 懒懒的嗓音自奏本后吐出,文武百官略抬起眼,先是看着那从朝议开始到现在仍把脸藏在奏本后的皇帝,再把所有同僚扫探完一圈。 沉闷寂静还不过半刻,文官列当中的光禄大夫符宜登时站出,手持象笏,必恭必敬地朗嗓参奏:“禀皇上,臣以为此事不足堪虞。” “何以不足堪虞?”李治嗓音仍是懒懒的,像是把字全含在牙关里那般让人听得朦胧。 “禀皇上,颉利可汗从前为先帝剿灭,其遗族乃是尔尔之辈,即使他们今日再有所作为,穷寇败兵也仅如飞蛾扑火,我大唐只消捏指,便可抹杀此蛮夷。” 语毕,有人颔首附和,有人耳语交谈,就在符宜以为无其他异议,正要退回列中,一道雄厚有力的骂声忽自武官列传出。 “一派胡言!” 循声望去,那指骂符宜的人,正是武官当中的左金吾卫左翊中郎将于蒙。 遭人指骂,符宜脸色陡然沉下,狠眼瞪著始终未看自己的于蒙,抑住怒意道:“于中郎将,何出此侮蔑之言?” “侮蔑?”于蒙哼笑。“对个误国者诚言告诫,这算得上是侮蔑?” 此话一出,立即引来诸多抽气声,朝官们的视线分别在这两人身上打转著。 彼忌地偷觊著高座龙椅毫无动静的李治,符宜硬是吞下这口怒气,冷著嗓音又道:“于中郎将既说我误国,那么于中郎将有何好建议?” “先发制人,趁颉利可汗遗族尚未越过边关前,尽数扑杀。” 于蒙嗓音浑厚有力,在在彰显愿为国家上阵杀敌的决心,听完他这番热血澎湃的建言,武官列里也传出不小的附和低语。 冷视于蒙那意气风发的模样,向来就见不得别人好的符宜凉笑数声,讽语回敬“我道是什么好计策,原来也只会打打杀杀罢了,哼,草莽武夫。” 暗暗在两人之间来往的怒火,因符宜这番辱骂而爆发,于蒙怒睁双目,在他跨出阔步要冲向文官列揍人消气时,一旁眼朗手快的武官们赶紧架住他。 “于中郎将,冷静啊,冷静…” 不等拉著自己的人劝完话,于蒙便率先怒吼:“符宜,你说什么?!” “我说你不过是个草莽武夫,怎么?难道我说错了吗?要不是从前先帝将你自牢中放出,你到今日还只是个江盗!” “先帝将我从牢中放出是承蒙他看得起我,反观你们这些文官大臣,只会在朝廷里享福,当初颉利可汗遗族矣诏,有越过边防之嫌,不也是你告诉先帝‘此事不足堪虞’?若真要说,你这贪生怕死的鼠辈比我还不如!” 将怒气随著话一同冲口而出,宇字尖锐如刀地直戳符宜心头,让他瞠大双眸,抖著食指指向于蒙。 “欺人太甚!”怒言方落,符宜也欲冲向武官列,这会儿换成文官们捉住他,好声劝言。“至今太平盛世,百姓得以安宁,你却在这里兴干戈!” “我兴干戈?这太平盛世不就是靠战争打出来的?从古至今还没有半个伟大皇朝是用嘴?*党隼吹模 ?br> 文武两列的官员们各别扯著他俩,但任凭其他人如何劝言,就连负责朝议秩序的韩公公也束手无策,他们只能劝著,避免这两位年过半百的老臣闹事。 “于蒙!你如此侮蔑朝臣,我定要禀奏皇上,说你…”呼噜呼噜呼噜… “你、你你…”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呼噜… “…”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呼噜呼噜… 声声响亮鼾音从争吵当中冒出,频频阻挠符宜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