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班婕妤的贤德与失落 (第2/2页)
以何望?若使鬼神有知,岂有听信谗思之理;倘若鬼神无知,则谗温又有何益?妾不但不敢为,也不屑为。”汉成帝得觉她说的有理,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,特加怜惜,不予追究,并且厚加赏赐,以弥补心的中愧疚。 班婕妤是个一有见识,有德躁的贤淑妇女,那里经得起互相谗构、嫉妒、排挤。陷害的腾折,为免今后是的是非非,她得觉
如不急流勇退,明哲保⾝,因而缮就一篇奏章,自请前往长信宮侍奉王太后,聪明的班婕妤把己自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,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,汉成帝允其所请。 从此深宮寂寂,岁月悠悠。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,藉秋扇以自伤: 新制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。 裁作合欢扇,团圆似明月。 出⼊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; 常恐秋节至,凉飚夺炎热; 弃捐荚笏中,恩情中道绝。 班婕妤自知,己自如秋后的四扇,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藌爱了。不久,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,赵合德也成了昭仪,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,乎似都与她毫无关连了,心如止⽔,形同槁木的她,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,长昼无俚,弄筝调笔之余,间以涂涂写写,以抒发心的中感慨,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。 韩愈在《柳子厚墓志铭》中讲过样这一段话;“然子厚斥不久,穷不极,虽有出于人,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,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。虽使子厚得所愿,为将相于一时,以彼易此,孰得孰失?必有能辨之者。” 这话用来讲班婕妤也适合,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,她是否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呢?两者相比,孰得孰失,谁又能讲得清呢? 她最有名的一首诗是《长信宮怨》。诗从⼊宮受宠写起,一直写到顾影自怜,己自爱惜羽⽑,而摒绝繁华,效法古代贞女烈妇,甘愿幽居长信宮中,孤灯映壁,房探风冷,想起旧⽇与皇上的恩爱之情,不觉珠泪飘零,令人肝肠寸断,个一接个一的⽩昼,个一接个一的夜晚,无情地呑着花样的年华,后最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故乡的松柏这下。饱含无限的凄枪情怀,使人不忍卒读。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,崩于未央宮。汉成帝崩逝后,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,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,谛听着松风天籁,眼着看供桌上的香烟缭绕,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。 当时的人都说班婕妤侍君不逾礼法,可与周宣王的姜后鸡鸣戒旦,前后媲美,惜可汉成帝沉迷于酒⾊,远离了班婕妤的规劝及影响,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兴大业,汉成帝却落得个暴毙的结局。这里,不我对汉成帝抱婉惜的心情,只对班婕妤抱婉惜的心情,倘若她遇到了去过的周宣王、楚庄王,或她来后的唐太宗,甚或是明太祖,又当如何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