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40章好中取好 (第2/2页)
排列分执。 又锦⾐武装校尉二十四人,执弓弩列队。又金吾卫六十四人,各执着豹尾枪前后拥卫,后最是红纱灯十六对,紫金香炉八对,由內侍二十四人分执。那时香烟缥缈,元璋乘着銮辇回宮。 是于将应天的兵署,暂时改为行宮。定应天做了帝都,分內外皇城。又着內务府出发国帑,大兴土木,建筑宮殿。洪武元年的八月,宮殿落成。 为因朱元璋初践大位,万事都从俭仆。那宮殿建设只求雅观,不事富丽,但虽不见得画栋雕梁,却也金碧辉煌。这皇宮的正殿,叫作奉天殿,是皇帝临朝的地方。 奉天殿的后面,是华盖殿,后最是谨⾝殿,为皇帝召见大臣的所在。两边是一带的长廊,直达奉天殿,左为文楼,右名武楼。过此便是宮门,正门叫作⼲清门,进了⼲清门就是坤宁宮,为皇后所居。两边分建着六宮,一仁寿、二景福、三仁和、四万舂、五长舂、六永寿。 六宮之后,左右华屋六楹,列两殿即凉殿、暖殿,过凉、暖两殿是玄武殿,殿后是宁安门,出宁安门是御花园,中建金⽔桥、太华池、飘香亭、安乐亭、鱼亭、香草亭、鹿亭、鹤亭。 又奉天殿的门外,也建着两殿,左面的叫文华,是将来皇太子御临的所在。右边名武英,是皇帝斋戒的地方。两旁门两重左名左顺,右名右顺。从这里出去是正门一所,就是午门了,午门外是皇城,又建端门、长安门、承天门、庆瑞门诸门。 內外宮殿,凡屋宇一千六百三十八楹。宮殿既造就,由太史官刘伯温选择了个一吉期,明太祖朱元璋登奉天殿正式受百官朝贺,又大封功臣。 晋徐达魏国公右丞相,李善长辅义侯左丞相,常遇舂郑国公大将军,邓愈卫侯左将军,汤和信侯右将军,胡大海靖安侯,花云崇海侯,郭英平凉侯,耿再成东平侯,沐英颖川侯,吴祯、郑遇舂、华云龙、郭兴、吕怀⽟、方刚、吴良、俞通海、廖永安,均封将军晋伯爵。 陈野先、张兴祖、薛显、吴复、金朝兴、仇成、王弼、叶升等一班降将,都晋为男爵加将军衔。又封死难的将士,若愈通渊、廖永忠都追赠侯爵。晋刘伯温为国师太史安公国公。 李文忠、耿炳文,也封了伯爵。又追谥⾼祖为德祖玄皇帝、⾼祖妣玄圣太皇后。曾祖为懿祖桓皇帝、曾祖妣懿圣皇太后。祖考为熙裕皇帝、祖妣裕圣皇太后。 ⽗朱世珍为仁祖淳孝皇帝,⺟温圣睿慈太后。封妻马秀英为皇后,姬樱桃为宁妃,阇氏为瑜妃,翠娥为惠妃。当时命瑜妃居了万舂宮,惠妃居了仁和宮。一面下旨,令沐英持了金节,备皇后的凤辇,全副仪卫去迎那马皇后。 令方刚持旌,备皇妃半副仪卫,去迎宁妃。沐英、方刚领了谕旨带同仪卫,即⽇出京到滁州来迎皇后和宁妃。不⽇到了滁州,耿再成、吴良忙出城迎接,后边跟着地方官,远远地跪迎。 沐英和方刚进了城,便去晋谒马皇后和那宁妃,外面耿再成、吴良及地方官等在那里照料,还帮着整仪卫,打扫街道,沿路上悬着彩灯,盖起彩棚,凡凤辇经过的所在,地上都铺着⻩沙。 滁州城的中百姓,听得迎接皇后这个消息,便家家门前排起香案来,准备跪着送凤驾。这里沐英、方刚在滁州兵署请皇后、宁妃各登了凤辇,摆起全副仪仗,直出东璧门。马皇后传谕,把凤舆和朱幕打起,以便百姓门的瞻觐。 一时沿途的欢声,好似雷鸣般地,真是万户颂扬哩。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闻得皇后的凤辇将到,因坤宁和六宮的宮监已征得三百多人,宮女却寥寥几十人。 当然不够分配,是于下谕,就应天府治下和江宁、句容、⾼淳、江浦、合六、溧⽔、溧阳、上元等八县中挑选秀女。这条旨意一出,八县的地方官果然忙得走投无路,便是那班百姓,也大家奔走号呼来起。 这时给李善长、刘伯温得知了,忙上章来谏阻。元璋读了奏疏,勃然大怒道:“⾝为天子,难道选几个秀女也不能吗?”便不听善长、伯温的话,竟传谕赶紧实行。 又令叶衷做了选秀女的总监。当时选得秀女三千七百六十六人,经地方官一度的挑选,选得二千一百十六人。 又被选官挑择过,凡录用一千五百四十四人。就把这一千五百四十四个秀女送到了应天,又由叶衷选过,只选得七百二十五人。叶衷即奏知元璋,元璋却坐起了谨⾝殿亲自选录,好中取好,共选中秀女二百三十三人。 那余下选不的中秀女,仍命送还给民家。元璋便把这二百三十三个秀女分派在各宮去侍候后妃。过不上几天,马皇后和宁妃的凤辇到了应天,元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去迎接。 是这元璋己自
道知出⾝寒微,恐內外臣工瞧不起皇后,以所他御驾去亲迎,也是尊重马后的意思。马后的仪卫到了离城十里,和皇帝的仪仗接着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