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一十六章患京师盛京 (第4/4页)
旗跟前,而是选择了中立和缩头,这在从前的,根本不敢想象的,皇太极身患重病,吉凶莫测,让很多人都是缩回去了。 “万岁爷,这高台风大,万岁爷您这身子,奴才实在是…实在是…” 听着边上首领太监带着些哽咽的声音,皇太极虚弱的说道: “不妨事,每日不坐一会,朕的心里不安,炭火升起来,用毛毡围一圈不妨事的。” 边上几名老侍卫虽然是肃立,可都是心中感慨,若是从前,一名阉人怎么敢质疑皇帝的决定,英明的皇太极也不会理会这些阉人,可如今却和蔼的解释,老态尽显。 皇太极所在的这个台子,是盛京皇宫初建的时候建造的了望台,当日间满清一切都是初立,这皇宫也是按照要塞的形式来建造,等到一切都稳定,这望台却因为可以登高望远而被保留下来。 自从十一月下旬之后,皇太极每天都要在下面人的搀扶之下,到这个台上坐一会,每日间向着南边看看,就好像是心里安宁许多一样,可自从阿巴泰离开满清之后,皇太极的病症已经是愈发的加重,原本一动气就是血流不止,可现在是连血都流不出来了,整个人虚弱异常。 几名亲王和旗里的贵人们都是来劝,说是高台寒风凛冽,万岁身体又是这般的虚弱,还是不要上去了,若真是挂心,不如让下面的奴才多打听打听消息报过来就是,但皇太极在这件事情上显出了非同一般的执拗,一直是坚持着如此。 此时已经是关外的正月,在这苦寒之地,正正经经的是天寒地冻,风如同刀割一般,即便是在高台上用毛毡围着。并且炭火盆正旺,可毕竟是通风的所在,根本没有太多的热气,但台子上的这些人都是腰板挺直。肃立在一旁。 看着南面地皇太极眼神有些迷茫,听着盛京内四处响起的鞭炮,感受着这喜庆气氛,在那里喃喃的低声说道: “朕小时候跟着太祖,一到这时候就特别羡慕汉人过年,心想什么时候朕也能和汉人的孩子一样穿着新衣服…” 他地声音很是虚弱,站在他身边的一名年轻大汉没有听清楚,这名大汉满脸虬须。整个人也是粗壮高大,但要是仔细端详的话,却发现此人并不是年纪太大,这人稍微朝着当中站了战,这可不是逾越,而是替皇太极遮挡寒风。 “鳌拜。你挡住朕的视线了,闪一闪吧,这点风,朕经受的起,小时候,我和老汗一起,冰天雪地里面打猎。蹲雪窝子吃冷饼子,也是乐呵呵的过来了。”有皇太极的时候,努尔哈赤已经是关外的大贵人了,所说地事情自然是当作娱乐的狩猎,女真人的渔猎并不仅仅是维生的手段,更多的是一种半军事的训练。在渔猎中培养战士们地战斗技能和彼此配合。 鳌拜是皇太极手下的护军统领。也就是白甲兵的统领,换句话说。他率领着皇帝直属部队中最精锐的兵马。鳌拜也是满州年轻人的之间的俊彦,被称为满州百年来第一勇士。他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,也是最得信任。 这鳌拜一向是粗豪,可这时候听到皇太极虚弱的轻声细语,皇太极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吧称呼变成了“我”和“老汗”这是他年轻时候地说法,鳌拜只觉得心头难受,鼻子一酸,竟然想要流泪,连忙的抽抽鼻子止住,回头粗着嗓子说道: “万岁好好休息,等养好了身子,带着奴才们去明国,打下他们的山河,进他们的皇宫,做满州和明国、蒙古的皇帝…” 皇太极听到这话,禁不住笑了起来,现在他的笑之类地绝不会咳嗽,可往往是气息跟不上,笑了几声就觉得呼吸困难,连忙喘了几口气,笑着说道: “你从哪里学会那么多地花言巧语…那明国的地方,听说比咱们盛京要繁华百倍,朕有时候就想,凭什么咱们满人就在这关外地苦寒地方,他们汉人就在那关内的花花世界,好在天佑咱们大清。” 鳌拜连忙接口道: “汉狗软地跟猪羊一般,万岁放心,等这支兵马从关内回来,没准就已经是把那明国打下来了!” 这话说的颇为生硬,皇太极却沉默了下来,半天没有说一句话,或许是想到了自己不会支撑太多的时间,就算是打下了那大明的山河,恐怕自己也没有见到的那一天了,想到这个,即便是再怎么英雄的人物怕也是心中酸楚。 皇帝不出声,周围伺候的人自然不敢接口,鳌拜更是浑身不自在,差点就要回身请罪了,皇太极又是缓声的说道: “鳌拜,前天你手下的奴才和正白旗的人又打起来了吗?” 鳌拜听到这话,连忙的侧身跪下回话道: “万岁爷,两白旗的那些狗杂种和咱们两黄旗的朴凇在街上碰到,他们嘴里不干不净的,奴才的人忍不住,这才是动手教训了他们,谁想到多…睿亲王的居然恶人先告状。,还请万岁给奴才做主。” 风稍微大了些,边上的首领太监小心翼翼的给皇太极紧了紧身上的皮裘大氅,皇太极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,轻声的说道: “多尔衮做事小心的很,他是来请罪的,不是来告状的,阿济格的那些摆牙喇都是被抽了几十鞭子。” 跪在那里的鳌拜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结果,张大了嘴看着皇太极,皇太极在那里开口说道: “看看两白旗的那些人,再看看豪格、福临他们,糊涂的糊涂,小的小,朕要是不在,你们谁能撑得住。” 话说着说着,皇太极的虚弱的声音变得有些森冷,鳌拜稍微一琢磨,胀红了脸,在那里连连的磕头,咬牙切齿的说道: “万岁爷放心,奴才的手里也是有刀的,咱们两黄旗的大清,谁也别想沾手,奴才就算只剩一口气,也要和他们拼到底!” 皇太极微微点点头,缓声说道: “内文院的范先生,还有那新近归降的洪承畴,你要多加交通,这些人关键时候靠得住。” “都是些汉人…没骨气的奴才。“ 鳌拜跪在那里,却忍不住出声顶了一句,皇太极的气息一下子急促起来,怒声的喝道: “糊涂,你以为两红旗和镶蓝旗那边…” 在他面前的鳌拜连连的磕头,皇太极这么说话已经有些交待后事的意思,让鳌拜不知道怎么接口,但打断皇太极怒气的不是鳌拜的磕头,而是在皇宫中急促响起的钟声。 凡有钟声,必是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!票,不多说了,谢谢大家,既然上面说明了,下面也说明下,这算也不计入正文,一向如此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