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花_第七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章 (第4/5页)

这里跑开,不愿坐进马车里,也许跑到江先生那里请求他们保护。

    但伯父一定会运用权势逮她回来,他一定毫不迟疑的这么做,她不能再把江氏夫妇拖进这不愉快的事情中了,此外她还有个感觉,在她还没到他们家时,仆人就会奉命把她追回来,必要时还会强迫她。

    那实在太丢脸了!不只如此,更因为她背部痛得很厉害,一定跑不远的。

    伯母到了门廊,那里有好几个中国仆人,艾珈妮突然看到阿诺正要打开马车门,她马上想到,这是和薛登联络的唯一机会了。

    她能说些什么?她要怎么告诉他呢?艾珈妮来到前门,看到最下一级台阶上,有一片蓝色的东西。天色还早,台阶还没有象平常早晨一样刷洗过,看来是一只蓝八哥掠过屋宇时,落下的一根羽毛。

    艾珈妮弯腰把它拾起采。

    伯母进了马车,艾珈妮把那根羽毛放到阿诺手中,努力想记起广东话“贵族”怎么说。

    她记不清了,只有换个字眼,压低声音说:“拿给英国官员。”

    阿诺握紧了羽毛,向她点点头。

    艾珈妮尽量放低声音,但她进入马车,坐在伯母身边时,伯母还问:“你向那个仆人说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…我说…再见。”艾珈妮迟疑了一会儿说。

    “用中国话?.”伯母问,她手中拿着一把扇子,就顺势朝艾珈妮脸上敲过去。

    “你没有权利用别的语言说话,只能用英文!”她说:“难道你伯父处罚你还处罚得不够?你还要和中国人攀交情?”艾珈妮没有回答,伯母打在伯父昨晚甩耳光的地方,一时痛得难以忍受。

    伯母没有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马儿疾驰,向山下奔去,艾珈妮知道靠近海了,却不是朝城区的方向。

    艾珈妮看到前面有一个军用码头,一只军用大艇在那等候,一些水手穿着雪白的制服站在跳板旁。

    伯母下了马车,艾珈妮跟在后面到码头上。

    他们登上军艇,艾珈妮注意到艇上没有英国军官管理,只有一个中国人负责指挥,显然有意如此。

    “他们要把我带到哪里去?我们能去哪里呢?”她狂乱地猜想。

    跳板收回艇中,引擎转动,航向蔚蓝的海面。

    艾珈妮知道他们向西驶去,一路经过好几个小岛,她很想问问究竟要去哪里,但又不敢打断伯母那无情的沉默。

    伯母笔直地坐着,对眼前掠过的景致或海岛毫无兴趣,一只手紧握着象牙柄的遮阳伞,偶而拿起扇子拍两下。

    艾珈妮知道她一定不会回答任何问题,只有沉默。

    无论如何,她还听得到水手们在外闲谈的声音,有些字,句也听得懂。

    她专心一意地听他们谈话,想得到一点蛛丝马迹,似乎有人提到了什么,很象在说“四个钟头”

    如果航行得费四个钟头的话,到底要去什么地方?她们在五点半离开将军府邸,艾珈妮估计一下,再过四个钟头,就是九点半。

    接着她又听到水手们说了一个字,这时才明白过来,答案是…澳门!

    她在书上读过,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,位在珍珠河口西边。

    她确定澳门离香港约有四十英里,记得书上说这是欧洲人在中国海岸最早的前哨站,不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,也是罗马教廷设的一个主教区。

    澳门是她到香港后,一直希望能去访问的地方,历史书上对当地美丽的建筑物颇多描述。

    她也想过,要去澳门希望渺茫,如果伯父不担任军职机会还大点,不过伯母一向就不喜欢浏览风光。

    只是,如果澳门是目的地,为什么要带她到那里去?她试着忆起书上更多澳门的记载,却不由得大感失望,澳门只是和赌博有密切关系,和她可是毫无相关啊!“那里还有什么呢?”她自问,却找不到答案。

    太阳升起,天气愈来愈热。

    伯母用力挥扇,艾珈妮真希望自己也能把扇子带来。

    她喜欢太阳的热力,但颊上热辣辣的伤痕却在隐隐作痛,随着时间的消逝,背上更痛得不得了。

    突然,珍珠河黄色的波涛呈现眼前,十分温浊,和香港附近的海面比起来大为不同。

    一个狼花卷来,船上其他的人末受惊扰,只有伯母从手提袋拿出一瓶嗅盐嗅着,艾珈妮奇怪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?前面是一个狭窄的港口,教堂的塔尖耸立空中,擦亮的十八世纪葡萄牙式建筑物前,绿树丛花,令人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军艇靠近码头,伯母先上岸,看都没看艾珈妮一眼。

    她跟在后面,觉得自己就象亦步亦趋的狗似的。

    一辆马车等着她们,上了车后,向前驶去。

    艾珈妮实在按捺不住了。

    “你要告拆我,爱蜜丽伯母,我们为什么要到这来?我必须知道!”伯母绷紧着脸,一言不发。艾珈妮突然害伯了,语气强硬起来:“如果你不回答我的问题,我就要跳到马车外,逃走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会做那种事的。”伯母总算开口,打破超过四小时的沉默。“我们要去什么地方?”艾珈妮问。

    “我代你去一个地方,在那里你可以学些显然我没有教好的规矩。”伯母的声音中带着恶意。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?”艾珈妮间:“是哪一类地方?”

    “你伯父和我考虑过,对你和我们来说,都是最好不过的。”伯母回答:“我们在努力尽责,艾珈妮,你却忘恩负义,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,再也不能让昨天那种事发生!”

    “但是你仍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,”艾珈妮说:“为什么要我国在澳门?”

    说着,马车爬上山,停下来。

    艾珈妮原望着伯母等她回答,这时转头望向窗外。

    她看到一堵高高的围墙,有一扇很大的铁门,中间还有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